粉末流動性測試儀將一定量的粉末放置在特定的裝置中,通常是從一個固定的高度讓其自由下落。通過測量單位時間內粉末移動的距離(即角位移),來計算粉末的流動性能。因為粉末在重力作用下的流動速度和狀態能夠反映出其本身的流動性好壞,這種測量方式可以直觀地獲取相關數據,并且具有較高的測量精度和穩定性。
剪切法原理:在規定條件下,把規定量的粉末加入粉末流動性測試儀的剪切盒內。隨著時間間隔的變化,測量其中的主應力和剪切應力的改變情況,以此評定粉體的流動性。該方法依據莫爾圓和屈服軌跡線來描述流動函數分級,通過對粉體施加不同的應力和壓力,模擬實際生產或使用過程中粉體可能受到的各種作用力,從而更全面地了解粉體的流動性特性。
綜合測量技術:一些儀器還會采用多種技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測量。例如,利用激光測速技術或稱重傳感器等,對粉體在流動過程中的流速進行實時監測和記錄。當粉體在儀器設定的壓力或重力條件下于容器中流動時,這些技術可以準確地捕捉到粉體的運動信息,為準確評估流動性提供有力支持。
粉末流動性測試儀的使用注意事項:
1.環境要求:應在室溫和中等濕度條件下使用該儀器,以保證測試環境的穩定性,避免因溫濕度變化過大對測試結果產生影響。
2.壓縮空氣質量:所使用的壓縮空氣必須清潔,不含水汽和油,否則可能會污染粉末樣品或干擾測試過程,導致不準確的測試結果。
3.操作輕柔:由于流化杯通常由有機玻璃制成,質地較脆易碎,所以在操作過程中要輕拿輕放,防止損壞流化杯。同時,對于壓縮空氣旋鈕和空氣流量計等精密儀器部件,操作時忌用力過大,以免造成損壞。
4.安全防護與粉塵處理:建議將設備放置在室外或通風良好的室內,防止粉塵吸入對人體造成危害。若操作時粉塵較大,應當采取噴淋降塵等措施;也可以使用加濕措施,使粉塵團聚并降低其對環境的影響。
5.設備檢查前置:在使用前需要對設備進行全面檢查,包括確認儀器是否處于正常工作狀態、所有部位與機械連接是否牢固、自緊力是否良好以及儀器和電線之間的連接是否正常等,以確保測試過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6.遵循標準規范:不同的測試方法可能有相應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如GB/T 31057.2-2018《顆粒材料 物理性能測試 第2部分:流動性的測定 傾斜法》),在進行測試時應嚴格遵循這些標準規范,以保證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和可比性。